咨询医学顾问:400-886-0922 (24小时在线)
首页 > 医学资讯 >

睡得好,还能降低心律失常风险!

医学资讯 | 阅读量:

  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1.jpg

  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发布,我国≥35岁居民的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71%,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总体发生比例为17.5%。

  近日,根据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健康的睡眠模式可能与降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风险有关。

  此前研究已证明,睡眠剥夺可能会扰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自主神经平衡,进而诱发心律失常。由于各种睡眠行为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心律失常的发展,这项研究发现,当在睡眠模式中联合分析时,它们与心律失常的关联表现出累加的效果。

  该研究首次全面分析了与心律失常风险有关的整体睡眠模式,包括房颤、室性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

  为了评估整体睡眠模式与心律失常风险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共纳入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的403187名参与者。根据作息类型、晚间睡眠时长、是否失眠、是否打鼾,以及白天是否嗜睡五项,来计算参与者的健康睡眠综合评分,随后将其分为0-1、2、3、4、5分五组,分数越高,睡眠越好。

  其中,健康睡眠评分为5分的参与者,占比为21.4%。

2.jpg

  在调整了参与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合并疾病等多项相关变量后,经分析得出:

  1. 参与者的健康睡眠评分,与房颤、缓慢型心率失常呈负相关关系,与室性心律失常无显著关联。

  2. 参与者每多一个健康睡眠行为,其房颤、缓慢型心率失常的发生风险,分别降低7%、9%,

  3. 相比0-1分组参与组,5分组参与者的房颤、缓慢型心律失常风险,分别降低29%、35%。

  4. 具体到单一睡眠行为时,睡眠时长7-8小时、不失眠或白天不嗜睡的参与者,房颤、缓慢型心率失常的发生风险,均明显更低。而五项睡眠行为,与室性心律失常均无显著关联。

  5.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各类人群中,比如不同年龄层(60岁分界)、男女性、BMI分层(正常体重、超重、肥胖)、饮酒(从不、≤2杯/周、>2杯/周)等,健康睡眠评分与房颤、缓慢型心律失常风险的关系相似。

  6. 相比健康睡眠评分低且房颤遗传风险高的参与者,低遗传风险的健康睡眠者,房颤发生风险降低近50%。

  这项研究结果证实了改善整体睡眠行为,对高危人群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3.jpg

  总之,健康的睡眠模式与较低的房颤和缓慢型心律失常风险独立相关,并与房颤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

  好医友指出:目前我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不少是中青年人。睡眠障碍大多数是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熬夜、饮酒以及夜生活等不良习惯导致的。

  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有严重的睡眠障碍,请及时到睡眠科就诊。

  参考来源:

  https://www.healio.com/news/cardiology/20210913/healthy-sleep-patterns-may-lower-arrhythmia-risk


2021-09-24 15:36

好医友小编

联系医学顾问


看不清?点击更换

医学顾问微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