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隐形杀手,癌变了你可能都没感觉!
胆囊息肉以往很少被人提及,近几年来以胆囊息肉就诊者越来越多。由于近年来,高科技引发起影像检查设备革命性变化(B超、血管造影、CT、磁共振等),使得体内脏器细微改变,能很早捕捉出来了。胆囊息肉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在B超下,2-3mm大小息肉就能清楚展示出来。那么,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大吗?
我们知道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其实肝脏就是一个大的化工厂,它生产的产品中有一项就是胆汁,通过胆管将肝脏生产的胆汁一滴滴的存入胆囊。
当我们在进食的时候,神经系统会给胆囊发送信号,胆囊的大门将会打开,迫不及待的将胆汁推送进肠道,胆汁主要作用就是消化我们享用的食物,对脂肪的消化能力非常强,如果没有胆汁,脂肪就不能消化,就会消化不良。
一、为什么会得胆囊息肉?
1、不好好吃早饭,经常不吃早饭;
2、爱喝酒,为了应酬;
3、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烦躁易怒、情绪抑郁,体育活动较少;
4、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
二、为什么说胆囊息肉是隐形杀手?
特点一:发病率逐年增高
随著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这些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而使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特点二:隐蔽攻击性强
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
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身无百病。
随著影像学的发展,胆囊息肉病的发现率逐渐增高,而非专科医院的医生对此病认识不清或不认识,或不重视,从而造成了胆囊息肉在诊断和认知上的盲点和诊断治疗的真空带,形成了胆囊息肉宽阔的隐藏空间。
特点三:癌变率高
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
三、如何远离胆囊息肉?
1、饮食要有规律,早餐要吃好。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或增多。
2、要坚持低胆固醇低脂饮食。胆固醇摄入过多,不仅会加重患者肝脏的负担,还会造成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上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胆囊息肉。所以,患者应降低胆固醇的摄入量,尤其是晚餐尽量减少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及肥肉等)。
3、要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避免经常熬夜,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2019-12-23 13:51
好医友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