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医学顾问:400-060-9693 (24小时在线)
首页 > 出国看病 > 出国看病资讯 >

线上远程医疗如何规避跨国莆田系?

出国看病资讯 | 阅读量:

自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爆发,疫情蔓延至全球,世界各地的医疗机构都处于紧急戒备状态,医院取消了大多数非必要的线下门诊和治疗,将医疗资源集中到对抗疫情上。来自美国新闻媒体报道,由于疫情期间很多专家转战线上,远程治疗已经成为主流,线上会诊平台呈爆发式增长。

随着医疗专家们纷纷开启线上会诊,远程医疗资源一下丰富了许多,在大众眼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医疗资源持续涌入的同时也带来了质量问题。

01远程医疗质量问题

1. “专家”激增,线上会诊良莠不齐

与线下在实体诊所和医院进行的面诊不同,线上会诊仅需要一台网络稳定的电脑、一个安静的房间就可以操作。这样的远程会诊设置看似比较简单,实际上除了依托医生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依靠前期完善的患者资料准备和加密技术平台的支持。

远程医疗在提供便捷性的同时,也为部分投机者打开了方便之门,给患者带来了一定风险。比如以下涉及远程医疗的案件均为近一两年,足以引以为戒。

2019年9月,一家远程医疗公司的CEO因为医保诈骗被美国司法部起诉并认罪,涉案金额达12亿美元。该公司CEO承认通过贿赂医生给患者推荐和开具并不需要的护膝等医疗产品。

2019年9月底,美国司法部又起诉了35人,包括9名医生涉嫌通过远程医疗进行医疗保险诈骗,主要内容涉及基因检测回扣等等,涉案金额高达21亿美元。

2019年一年,美国政府就起诉并关闭了五家远程医疗公司,涉及的犯罪行为包括医疗保险诈骗、过度处方、转诊贿赂,以及错误收费代码等等。

2.道听途说,医疗信息鱼目混珠

医疗知识的准入门槛很高,对于一般患者来说会有信息差,这就给了许多不合格的商家和机构浑水摸鱼的机会,也给了谣言滋生和传播的空间。

与严谨的学术研究和谨慎的医学诊断相比,谣言和假消息通常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传播速度也更快。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不实信息的蔓延造成的恐慌与伤害可能不亚于疾病。关注和听信制造不实消息的所谓“专家”会让人做出错误的决定,轻则购买伪劣产品或服务,重则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损害个人乃至社会的安全。

因为听信不实医疗信息造成的伤害国内早有耳闻,其实这样的事例在美国也屡见不鲜,尤其是移民集中的地区。为避免类似的遭遇,希望大家面对疫情依旧能保持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做到以下几点:

1. 不相信有明显语法、常识错误或暗含转发诱导的消息。严肃认真的信息在发布前都会经过反复审核,多人校阅,尽可能客观地阐述事件。

2. 不相信未核实信息来源、无法查证的小道消息。真正可靠的消息通常会由权威机构公开发布,冠以专家的全名和官方头衔,并且有可追溯的理论依据支持。

3. 不轻易相信广告、网络媒体和熟人宣传。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每个人都能轻易在网络上获得发言权,然而非专业的个人和自媒体的意图难以捉摸,并且其不对任何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负责。

4. 不相信信口开河、轻易给出医疗建议的所谓“专家”。网络上不乏各种半桶水“专家”到处答疑解惑,可能未必出于恶意,但着实没有行医资格,也不会为可能发生的意外承担后果。

5. 警惕假借权威媒体、政府和专业机构之名传播的不实消息。此类消息常见于社交媒体或网络社群转发,需要登陆官方网站进行查证。

6. 警惕引用过时研究结果的报道或论述。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通常5年以前发表的研究结论就已经不能够作为可靠的依据支持论述。

7. 警惕远低于市场均价的产品或服务,不管是药物还是医疗服务,总有一定的成本,即便有优惠,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优惠过多甚至提供免费的药物或者服务,很可能隐藏着骗局。

网络世界鱼龙混杂,互联网医疗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领域正在接受着各方面的考验。中国和美国在过去的十年中都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法案,旨在去伪存真,仅为优秀的远程医疗服务机构提供茁壮成长的空间。

随着中国的疫情慢慢缓和,癌症和重症患者又重新获得了关注,希望继续到大洋彼岸寻求新的治疗机会。

好医友提醒有远程会诊需求的患者,可以从专家质量、机构质量、服务质量三个方面判断自己获取的美国医疗资源是否优质。

2020-06-18 10:50

好医友小编

联系医学顾问


看不清?点击更换

医学顾问微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