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哪些人适合质子治疗?
很多人对放疗不是很理解,1995年欧洲一本放疗杂志上有篇文章论述了放疗、化疗、手术对于肿瘤治愈的价值。文献中报道当时的肿瘤五年生存率是45%,其中22%靠手术治愈,18%靠放疗,而内科仅有5%。可见放疗的地位是很高的,治愈率很高,而且病人治疗后生活质量很好。
对于肺癌来说,放疗在肺癌的全程都有作用,不管是I期,还是II、III期有区域淋巴结有转移,以及IV期远处转移。现在的观点认为:如果是I期的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和手术是能够媲美的,特别是早期肺癌立体放疗加联免疫,这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多文献。对于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病人,同步放化疗已经成为美国癌症中心的指南标准。对于4期寡转移的患者,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之后用放疗巩固,结果也很好。
最近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对于晚期转移病人的中位生存率已经到40个月以上,这就说明,完全可以通过以放疗为主的联合治疗,使晚期肺癌成为一个慢性病。WHO定义慢性病是五年生存率达到50%,也就是说,肺癌可以和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一样,靠药物治疗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这就是放疗在肿瘤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
射波刀、伽玛刀,它和普通放疗有什么区别?
万变不离其宗。放疗的老祖宗是伦琴,1895年他发现了X射线,放疗也是基于X射线发展的,再到后来发展到钴60,这基于γ射线,二者都是光子束。现在用处最广的就是医用直线加速器。射波刀、伽玛刀、TOMO等都是精准放疗的一种方式,属于放射治疗的范畴。质子治疗是另一类,相对更为昂贵的一种技术。
精准放疗的“精准”两字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最早是1995年,我在《中华肿瘤》杂志提到精确放疗,之后才是精准。精确首先是要保证放疗的靶区画得准,其次是射线照得准。怎么能够使放射线最大限度地打中靶子消灭敌人,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这就叫精确放疗。精准放疗和精确放疗有其共性的东西,精准放疗更加入了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一些概念。
精准放疗这个概念是对所有的癌症都适用吗?什么样的人更能获益?
对精准放疗来说,肿瘤照射靶区越复杂,效果越好。对精准放疗和传统放疗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传统放疗就是丢过去一个炸弹或者原子弹,不管好人、坏人统统杀死;精准放疗像生物制导的导弹一样会定点爆炸,选择性地、个体化地攻击目标,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这个靶区或者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
放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和其他治疗例如手术、化疗联合使用时,顺序很关键吗?
当放疗治疗出现瓶颈的时候,我们应该优化治疗方案。
首先优化剂量,这个已经得到了答案,单次剂量高的理论上疗效要好很多,例如现在的SBRT立体放疗,就是每次给一个非常高的剂量,甚至比传统剂量高出十倍,但生物学性是好的。
第二是优化靶区,通过CT、PET-CT等等使靶区勾画的更准。
第三就是顺序,放疗和不同的治疗手段联合的顺序。单纯的放疗受到很多限制,“放疗+”是放疗发展的趋势。每一种治疗方式都有它的局限性,它和不同的治疗技术相加时,我们就根据肿瘤的病灶不同、所在器官的不同、治疗手段是姑息还是根治的不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不同,来决定是先放疗、后放疗还是同时放疗。
例如病人是3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不掉,这种情况从80年代就发现,单纯放疗、单纯化疗或者先化疗再放疗、先放疗再化疗的续贯治疗,远远不如同步放化疗的效果好。因为这种3期、局部晚期的患者存在两个高危因素:局部控制不住、局部失败的几率大;肿块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几率高。两个高危因素并存的情况下,就要放化疗同步做。
好医友举例:如果病人手术后淋巴结转移为N2,原发灶已经切掉,切的还比较干净,但是他还需要放疗,因为他局部失败的几率还是蛮高的,15%以上甚至更高。这种情况下,因为手术是局部治疗,好医友建议先化疗做全身治疗,化疗结束后再辅助放疗。放疗的顺序取决于肿瘤的临床病理、一般状况以及它的生物学行为来综合的、个性化确定,而不是一概而论。
2020-05-20 11:51
好医友小编
联系医学顾问
医学顾问微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