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伟退役告别赛场,但质子治疗已让他癌症痊愈
6月13日,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宣布自己正式退役,放弃冲击东京奥运会资格,结束职业生涯。虽然难免令人惋惜,但他的抗癌成功的故事仍鼓舞了很多人,其中也包括一些去美国看病的癌症患者。
去年9月传出罹患鼻癌的消息,此后李宗伟经过了超过三个月的质子治疗,肿瘤消失,并一度已开始恢复训练。李宗伟堪称质子治疗最好的“代言人”,它也让许多赴美就医的肿瘤患者受益。
知名中美跨境医疗平台好医友介绍,质子治疗可简单理解为对肿瘤的“立体定向爆破”或“精确制导”。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在提供治疗性辐射剂量的同时保留健康组织。
虽然质子治疗的治疗费用也比传统放疗要高。但质子疗法在处理长期不良事件和管理成本方面优势明显,可被视为一项改善患者预后和长期生活质量的投资。
《自然》杂志曾如此评价质子治疗: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大多数局部肿瘤患者都应选择质子治疗。
近年来,全球质子治疗中心数量大约翻了一番,共有约80家质子治疗中心,美国约占40%。根据美国国家质子治疗协会2018年度调查,2016年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比2012年增加了70%,2018年的患者总数仍在15000左右。美国的质子治疗技术全球领先。早在1990年,洛马林达大学(Loma Linda)医学中心便率先开展质子治疗,每天约有近200名患者在该质子中心接受治疗。此外,儿童癌症也是该中心收治的常见病种,主要是脑肿瘤,最小的患者只有2岁。许多赴美就医的患者对这家质子治疗中心并不陌生。
而目前中国质子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经验、适应症方面都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国内肿瘤患者太多,仅有的几家质子治疗中心供不应求,且缺乏有经验的放疗医师。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赴美就医成为许多患者的更好的选择。
不过,好医友提醒:不应将质子治疗神化,是否接受质子治疗需要充分考虑利弊和潜在的获益。质子治疗并非万能,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对于非实体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肿瘤)、已有多发远处转移且转移灶在3个以上的肿瘤、同一部位1年内接受过放射或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患者,质子治疗并不一定适合。另外,赴美就医本身对患者的身体、经济等方面的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且存在诸多风险。因此并不提倡盲目赴美就医。不妨先请美国放疗专家进行远程会诊,评估赴美接受质子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19-06-14 16:27
好医友小编
联系医学顾问
医学顾问微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