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癌症之王”之称的胰腺癌,究竟为啥这么凶残?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大医院收住院的胰腺癌患者较二十世纪50年代增加了5~6倍,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统计表明,胰腺癌患者确诊后平均存活时间仅为3-6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甚至不足5%。对早期胰腺癌患者有效的手段是手术,但预后极差,根治术后全身和局部复发转移率也极高,80%患者会在术后1年内复发,被称为“癌中之王”。
很多人认为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死于胰腺癌,但其实乔帮主患的是胰腺内分泌肿瘤,而胰腺癌的平均生存期远达不到这么长。
胰腺癌为何如此凶残?
一、死亡率高
胰腺是一个狭长的腺体,横卧在人体上腹部腹膜后,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内分泌器官。胰腺可以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主要分泌胰液,负责消化蛋白质、糖和脂肪;内分泌腺由叫做胰岛的细胞团组成,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等对血糖进行调节。
胰腺癌指的就是胰外分泌腺发生的腺癌,它恶性程度高,病程短,发展和恶化速度快,发现时多是晚期,因此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极高。
二、早期检出困难
临床上,多数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一方面,胰腺位于人体腹部深处,如果不是刻意做相关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很难在早期确诊。另一方面,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轻度上腹部非特异性症状,且其腹痛症状与胃痛之类的腹痛症状极其相似,临床上易误诊为慢性胃病。
为此,好医友提醒,经常出现腹胀、腹痛、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的"胃病"患者久治不见效时,一定要到医院仔细检查,排除胰腺病变的可能。
三、治疗效果不佳
胰腺癌的治疗手段比较多样,有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但治疗方法多样的背后,也残酷地说明了单一治疗方法疗效不佳。
外科手术:手术是至今唯一有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根治性切除,但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化疗:胰腺癌对单药化疗不敏感,联合化疗虽然能增加近期有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药物毒性。
放疗:胰腺癌对放疗并不敏感,仅约1/3到1/2的患者可以通过放疗缓解疼痛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发展。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主要在无法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应用较多。
此外,靶向药物、内分泌治疗、基因治疗等方法也都在临床探索中,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有科学精准大数据证实的确切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要大规模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还需相当长的过程。
据美国的调查统计显示,胰腺癌总的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在过去20年中无显著变化,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不得不承认,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对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医务工作者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胰腺癌这么凶残,最重要还是找出病因、识别癌症信号,才能防范于未然。
胰腺癌的诱因
● 吸烟
有资料显示,吸烟者患胰腺癌的几率是非吸烟者的2~2.5倍。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影响胰腺的分泌,促使致癌物质进入胆管,然后再反流进入胰管,进而导致胰管上皮发生癌变。此外,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具有活跃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也可导致胰腺癌变。
● 遗传因素
据统计,一个家族中如果有1人罹患胰腺癌,那么该家族中的其他人患胰腺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群的4倍;如果家族中有2个人罹患胰腺癌,则家族中的其他人患胰腺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群的12倍;若家族中有3个人罹患胰腺癌,则家族中其他人患胰腺癌的几率将比一般人群高出40倍。
● 不良的饮食习惯
据调查,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盐以及熏烤、煎炸、腌制类食品的人,不但容易患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也极易罹患胰腺癌。
● 内分泌紊乱
内分泌紊乱是一种常见现象,可以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也可以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也是常见的胰腺癌的病因。男性发病率较绝经期前的女性为高,女性在绝经期后则发病率增高,与男性相似。有自然流产史的妇女发病率也增高。
四大危险信号
1.上腹不适及隐痛
肿瘤常致胰管或胆管梗阻,尽管尚未引起黄疸但胆汁排泄不畅,胆道内压力升高胆管及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胰腺癌患者可觉腹部不适及隐痛。具体表现为:上腹疼痛和说不清的不适感,闷堵感,时轻时重,时有时无,通常夜间更明显,疼痛可牵涉到上胸部、背部,坐位身体向前弯曲或双膝向前弯曲时,疼痛可减轻。
2.食欲不佳、消瘦
有研究表明,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大便习惯变化、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肿瘤常使胰液及胆汁排泄受阻,因此影响患者食欲并导致患者消化不良等,有10%的患者以食欲不佳为首发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以消瘦为首发症状。
3.梗阻性黄疸
肿瘤部位若靠近壶腹周围黄疸可较早,出现黄疽常呈持续,且进行性加深,大便色泽变淡,甚至呈陶土色,皮肤黄染呈棕色或古铜色,有皮肤瘙痒症。
4.腹部肿块
胰头癌除致梗阻性黄疸外亦常致胆囊肿大,可在右上腹清楚扪及,梗阻性黄疽伴胆囊肿大常提示壶腹周围肿瘤,晚期胰腺癌者可出现上腹固定的肿块。
胰腺癌如何预防?
1.避免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研究显示,这类食物摄入过多,患胰腺癌几率明显升高。欧美等发达国家居民胰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多与此有关。人们应保证饮食中肉、蛋、蔬菜、水果、粮食的合理搭配,不偏食、挑食,少吃煎、炸、烤制食品,适当增加粗粮和蔬菜、水果的摄入。
2.戒烟。烟草中含多种致癌物质,会增加患胰腺癌风险。研究显示,吸烟者患胰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至2.5倍,发病年龄也会提前10至15年。
3.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情绪,对抵抗癌症也有作用。
4.忌暴饮暴食和酗酒。暴饮暴食和酗酒,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而胰腺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也会增加致癌危险。
5.少接触萘胺和苯胺等有害化学物质。研究显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者,患胰腺癌风险较常人高约5倍。因工作需要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者,应做好防护。
2019-05-31 17:09
好医友小编